(相关资料图)
在历史上,说起屠杀功臣最多的皇帝莫过于刘邦和朱元璋。刘邦建立汉朝后就开始着手剪除异姓王,致使很多名将死于非命。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利用特务机构锦衣卫频繁制造大案,大肆株连屠杀,牵连甚广,让明朝的开国元勋十不存一,最终被后人冠以"屠夫"的称号。除了刘邦与朱元璋外,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猜忌刻薄,杀起开国功臣来毫不心慈手软,然而他的名声却比刘邦和朱元璋要好很多,这个人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杨坚本是北周的重臣,北周周宣帝死后,杨坚趁机拉帮结派,培植党羽,最终一举篡夺了北周的政权。杨坚登基后,省吃俭用,提倡节俭,因此被史书所乐道,成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节约皇帝。然而在素食布衣,不饰奢华的背后,杨坚却猜忌嗜杀,暴虐无情。在南北朝时期,武将篡权时有发生,杨坚也是篡夺北周的政权得的天下,所以他上台后,就对手下大将表现出极端的不信任,一有风吹草动,就疑心顿起,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能上升到谋逆的高度。
刑部侍郎辛直非常迷信,有人曾告诉他穿红裤子利于升官。辛直就信以为真,一次上朝时穿了它,结果杨坚看了后就勃然大怒,杨坚认为辛直穿红裤子是辟邪的意思,朝堂之上,穿红裤子显然是把自己当成了邪。这明显是咒骂皇帝,对皇权不敬,于是杨坚马上下令斩杀辛直。
大理寺丞赵卓认为按照法律,辛直不该杀头。杨坚反驳说:"法律是我制定的,我说该杀就该杀,我不仅可以杀他,也可以不按法律杀掉你。"辛直最终被杀了头。然而辛直却并不是最冤的,隋朝的一位开国名将比辛直死的更冤更无辜,他就是虞庆则。
虞庆则是北周旧官,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强。由于出身大户,虞庆则年轻时就英武刚毅,胆识过人。北方胡人由于从小就精于骑射,虞庆则更是武功过人,他骑上马驰骋如飞,身披重甲,能左右开弓,投身军旅后,常立军功,被杨坚引为心腹。
杨坚篡权时,虞庆则是积极参与者,因为有拥护之功,被杨坚提拔为大将军。隋初突厥可汗率十万大军犯境,虞庆则在鸡头山大败突厥军,威震北方,被杨坚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尊崇无比,和隋初名将高颖,杨雄,苏威并称为"四贵"。
杨坚坐稳皇位后,越发猜忌手握兵权有才能的大将,并无辜处死很多人,开国将领王世积,史万岁都相继被处死。开皇十七年,岭南李贤举兵反隋,诸将都不愿前往征讨,隋文帝就指名让虞庆则担任行军总管。
虞庆则出征前,让他的内弟赵什柱担任随军长史。赵什柱因暗中与虞庆则的小妾私通,经常担心事发,就向杨坚告密称虞庆则不愿意出征,杨坚听后很不高兴。等虞庆则平定李贤叛乱,率大军班师回朝经过潭州临桂镇,虞庆则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后,说:"此地山河险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粮食充足,只需一个合适的人驻守,就很难攻破。"
作为一个部队高级将领,观察山川走势,布阵方略,本是分内之事,无可厚非。但这句话却被别有用心的赵什柱听了去。赵什柱一心想治虞庆则于死地,回京后就将这句话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杨坚,并称虞庆则已经选好地形,意图谋反。
杨坚本来就对功高震主的虞庆则不放心,在听完赵什柱的诬告后,大怒道:真该死!随后不分青红皂白,以谋反罪诛杀了虞庆则。杨坚猜忌嗜杀,其子杨广即位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隋朝功臣被清除一空,奸人逐渐得势,隋朝只传了两代就戛然灭亡了。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