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供图
4月26日,海淀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面对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高峰,海淀区入学政策“保持总体稳定,非必要不调整”,稳妥推进“多校划片”的入学方式,同时,进一步强调非住宅类不动产不作为入学依据的审核要求,将继续执行“六年一学位”政策、“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学位”政策。
目前,海淀区小学在校生19.38万人,初中在校生7.47万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26.85万人。今年,全区小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入学高峰,预计达到4万人,初中入学预计达到2.7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或将增加1.6万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对中小学学位供给挑战,海淀区持续加大学位供给,从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工程,到抓紧实施回租回购增加办学空间,从学校内部挖潜增加供给,到各学段之间的动态协调合理布局,目前小学和初中的计划均已落实到校,学位供给总量已保障今年的入学需求,确保入学高峰年的“有学上”。
加强校内提质增效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直以来,海淀区以集团化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据了解,2022年已累计完成19所学校的布局调整,集团化办学覆盖校址达162址,今年如海淀区实验二小安宁分校、中关村三小科技园分校新址等都将投入使用,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均、覆盖广的良好局面。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同时以交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据介绍,2022年教师交流轮岗达3846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达到45%以上,实现52名校级正职交流履新。2023年至今又有16位正职干部交流,“下一步,海淀将继续有步骤、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干部教师交流,扩大交流比例,让师资这个关键的办学资源在区域的配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海淀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这套“有学上”和“上好学”的组合拳,还有关键一环,就是入学政策——海淀区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将突出一个“稳”字,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突出政府统筹,科学引导预期,促进教育公平,做好便民服务,通过制定并实施更加完善、更可持续的入学机制,依法保障每一名符合海淀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今年海淀区将持续完善入学方式,继续实施新建校多校划片的政策,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招收新生。自2020年以来,海淀区新建成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8所,包括中关村二小科学城北区分校、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北大附中新馨学校、实验小学紫竹分校、五一未来实验小学;通过规范“公参民”学校而新设立的公办校有建华实验学校、北外附校、人大附中分校和理工附中分校,且实验二小安宁分校、中关村三小科技园分校新址等将在新学期投入使用,实现高起点办学。
今年,海淀区将在保持原有“六年一学位”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执行“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学位”政策。即2022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登记入学的住房,自该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九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适龄儿童除外)。
持续优化教育布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22年以来,海淀区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目前,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校区)已增至162址,22万名中小学生在集团内就读,占全体中小学生总数的近70%。
今年年初至4月,全区继续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多所学校的布局调整。如羊坊店地区完成了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扩军,由其承办育鸿学校;东部地区加大力度,将九一小学纳入海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东升实验小学交由北林附小承办并成立北林附小教育集团;西部地区加大优质公办中学布局,引入人大附中分校,建立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和人大附中分校联盟,并为玉泉学校增设高中学段,补足四季青区域公办高中缺口;将青龙桥学区的东北旺中心小学纳入中关村二小教育集团。
今年,海淀区还将继续执行“2022年1月1日后,户籍从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迁入海淀区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2022年1月1日后,海淀区户籍但学籍不在海淀区的本市就读小学毕业生,其户口所在地址与法定监护人在京合法房产地址不一致,申请在海淀区升入初中的,在区内协调解决”等政策。
从今年起,海淀区将逐年落实申请入学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承租房屋需要在本市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登记备案满3年的要求。
同时,在延续“19.1.1”电脑派位多校划片政策基础上,海淀区更加强调实际居住用途,延续去年提出的“在2022年5月1日后(含当日)取得的规划用途为办公、商业、公建、酒店等非住宅类型的不动产权证书不能作为入学依据”政策。海淀区教委将联合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与公安海淀分局、区房管局、区住建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并由相关单位开展入户核查工作,防止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做好对合法稳定工作、实际居住条件的审核,完善对空挂户及办公用房、地下室、过道房、车库房等非住宅类不动产的审核。(记者 王洁)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